節錄一些我覺得不錯、或是看了很扎心的片段
(棕色字是我自己的註解)1. 在打工度假的路上,做些勞力性的工作,好像對未來沒有幫助?而且社會會覺得一個唸到高學歷的人,去做這種工作似乎很丟臉?
學會跟各式各樣的人工作,難道不是非常重要的成長經驗嗎?開始學習對基層勞動人力的尊重,學習再多的規條,也抵不過老闆對員工一點點關懷跟激勵來得重要。一個清大經濟系畢業生,願意在澳洲吃苦耐勞、省吃儉用,無論是兩年還是二十年,請問哪裡有問題?
只要工作過的人都知道,工作最大的痛苦,不在於賺的錢多一點、少一點,最大的痛苦來自於學不到東西,沒有累積、沒有成長,意識到自己為了金錢正在浪費生命,無法為自己的生命加分。
2. 一個從沒看過蘋果樹年輕人,第一份工作就直接要摘蘋果,完全沒有任何的訓練,只好觀察其他夥伴,過沒幾分鐘就抓到要領了。但他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回去休息站,他鼓起勇氣問了旁邊的人,英國人笑出來說:「當然是籃子滿了就回去阿。」他回憶道:「我發現自己連很多最基本的問題,只要沒人教,就沒辦法想到答案」。如果一個從小到大活在標準答案裡的年輕人,自己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癥結,發現自己連夢想是什麼都要問老師,從此努力變成一個具備常識的人,這趟出國已經值回票價了。
我就是一個需要標準答案的人~還真的連夢想都想問別人!
3. 還好有旅行,讓我們知道原來課本所寫的,老師、父母、電視所說的,不一定是世界的真相。當我們到一個國家,難免會有預設立場,去看我們希望看到、遇到的事物,但我們其實是要去見我不知道「我不知道」的。每次出國旅行或是工作,承認世界上有太多我們不懂的東西,但是只要有足夠的好奇心,沒有人能夠阻止我們學習。
4. 大部分人會說,旅行的目的無非是去認識未知的世界、學習新的語言。但未來在問自己一次同樣問題時,絕大多數是交到了好朋友,路上遇到的人給你的生命啟示,他們對於生活的想法,這些對我們生命態度產生的電光石火,有時卻足夠照亮我們前方的人生路一輩子。
我期待在旅程當中與不同文化的人的交流,有刺激我想法的機會,更包容的面對各個族群,也更勇敢的與人互動。
5. 想要旅行的初衷,究竟是什麼?在一個背包客的留言中,我看到最欣賞的理由:他之所以旅行是為了要「體驗失敗」,因為從小到大都很順利,受到各種保護,所以長到那麼大從來沒有真正失敗過,雖然失敗時可能會失望,但是如果沒有嘗試失敗的滋味,就永遠不知道希望的價值。
這也是我之前對自己說過的,對父母說過的,我想要體驗「失敗」。雖然在他們耳中可能聽起來很奇怪吧,好像是生活過太舒適,才想做這種事情。
6. 在社會上這麼多的身分,我們是怎麼來介紹自己的?原來,最重要的不是自己的身分,而是我是否真心相信自己,接受自己,並且誠實的面對自己。翁山蘇姬曾說:「當人們為自己選擇一條道路時,應該滿心歡喜的走在這條路上,而不是弄得好像自己多麼壯烈犧牲似的。」實情就是如此,不能夠歡歡喜喜走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的人,永遠是競賽當中的輸家。就算贏了,也是輸的。
這個社會要我們贏,贏在分數上,贏在薪水上,殊不知真正的快樂其實不是贏了別人,而是跳脫出這個贏與輸的遊戲,真實的做自己。我是個好勝心很強的人,但我知道自己不會在這場人生的比賽中快樂的,除非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。
7. 出國是為了遇見未來的自己。看到同齡者勇敢的做著我們不敢做的夢,鼓舞我們前進,也幫助我們思索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,適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。
出國是參觀人生道路各種選項的捷徑。看到另一個國家的人做著不同的選擇,引導出不同的人生故事。此外,在出國打工這一年,能夠名正言順的換十幾份工作,如果其中一份工作,正向訂做的鞋子一樣合腳,豈不是很幸福的事情?
出國只是換一個地方過日常生活而已。剛開始感到新鮮,但那其實只是當地人每天開門所經歷的事情。走得越遠、看得越多,開始能夠欣賞日常生活的趣味,一輩子永遠不會有無聊的時刻。不要想得太功利,得到的不是一張文憑、一份高薪,而是一個從不同角度重新認識世界的機會。
0 意見